西番雅书 2章4节 到 2章7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参、宣布对列国的审判 #2:4-15|
  一、对非利士人的审判:将要被毁灭而荒凉,成为犹大人放牧之处。#2:4-7|
      ●原文於 #2:4|開头有连接词可翻为「因为」。
      ● #2:4-6|以押韵方式表达。从希伯来文看,这些城市可能运用先知书里常用的
	双关语(利用一种声音相近的字来制造效果)。「迦萨」和「抛弃」的希伯来字
	音非常相近;「以革伦」则和「连根拔起」很像;「亚实突」则可译为「赶走」
	的动词。
      ●「迦萨」:意思是「强壮」,位於巴勒斯坦的极西南边靠近地中海。
                  此城曾被犹大支派攻占,士师记時期又被非利士人取回。
                  西元前734年被亚述所灭。
      ●「亚实基伦」:一個沿海城市,在耶路撒冷的西南边。
      ●「亚实突」:位於地中海沿岸,耶路撒冷西边,即现在的 Esdud。约
                    在迦萨以北29公里左右。是非利士大衮神庙所在地。
      ●「以革伦」:非利士人的五個主要城市之最北,位於犹太低地。
      ●「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以革伦」:非利士的沿海大城市,在旧约
	与非利士人的争战中常被提及。一般的见解释是,西番雅有意用这四個非利
	士主要的城市来代表整個非利士国家。这些城市日后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夺
	取,臣民都被掳走,非利士人从此灭绝。
      ●「见弃」:与「迦萨」谐音。西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入迦萨,杀
                  戮并毁灭全城。
      ●「在正午必赶出」:可能指在短時间内(半天)被被毁灭,或因为这
                          些民族习惯正午休息(因为太热),所以正午被
                          赶出表示「在意想不到的時候被赶出」,也就是说
			  遭意外的突击,或指攻击只需半日。
      ●「拔出根来」:与「以革伦」谐音。
      ●这四個城市被描述的顺序,由最南端的迦萨首先被提到,它離耶路撒冷约六十
	公里;其次提到亚实基伦,位於迦萨北面十四公里;是亚实突则離迦萨二十五
	公里;最后是最北的以革伦,再離十四公里遠。
      ◎非利士有五大城,只有迦特没有被提出来,可能此時迦特已经不存在了。
      ●「基利提族」:大多数学者认为就是「非利士人」中的一族。参考 #撒上 30:14|
	              #结 25:16|。也有人认为和非利士发源地的革哩底(Crete)有关。
		      但这個字也有可能是指一個无法认定名为基利提(Kerith)的城
                      市。也有人认为,这又是另一個双关语,因「基利提」与一個意为
		      「剪除、毁灭」的动词有关,一方面表达非利士是「剪除者、毁灭
		      者」,另一方面指出他们会「被剪除」。
      ●「非利士人」:原来是来自革哩底(克里特岛)的野蛮民族,后来移
                      居地中海的东南沿岸定居。
      ●「迦南、非利士人之地」:就是指「非利士人之地」。
      ●「与你反对」:原文是「攻击你们」。
      ●「沿海之地」:也是指非利士人的土地。
      ●「变为草场」:表示目前人烟密集的城市要变成荒凉的放牧用草原。
      ●「剩下」:似乎也暗示犹大家将遭毁灭。
      ●「从被掳之地归回」:希伯来文按字面读作「他必解除他们的被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