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4章1节 到 14章24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三、在法利赛人家中作客 (#14:1-23|)
    (一)背景:耶稣在安息日到一個法利赛人首领家吃饭,众人在旁边窥探耶
          稣。#14:1|

    (二)醫治患水臌的人 #14:2-6|
          1.主角:一個患水臌的人。#14:2|
            ●「水臌」:意思是「里面积水」的意思。
            ◎这個人应該不是受邀的客人,因为耶稣在第四节治好他的病就叫他
              走了,所以可能是非受邀请闯入,或者是事先计画好的。

          2.争论中心:安息日治病可不可以。#14:3|
            ●「律法师和法利赛人」:此两名词共用一個冠词,表示在此他们是
                                    同一类人,或者具有两种身份。

          3.耶稣治好病人,并以安息日牛、驴遇到危险,人立刻会救牲畜,所以
            安息日治病并无不可。#14:4-5|
            ●「治好那人」:应該翻译为「扶著他,把他治好」。
            ●「驴」或牛:有某些抄本写作「儿子」,这是因为原文两字的相当
                          接近。不過似乎仍以「驴」较为可能。

          4.律法师和法利赛人无法回答耶稣的话。#14:6|

    (三)耶稣教训人不要选择首位 #14:7-11|
          1.背景:耶稣看到被邀请来的客人选择首位。#14:7|
            ●「拣选」:原文的時态表示「他们为自己选择」。
            ●「首位」:就是席上最尊贵的位置。

          2.耶稣教训人被请去赴筵席的時候,不要坐在首位,以免有更尊贵的人
            被请来,自己就羞愧的退到末位。还不如先坐在末位,等候主人招呼
            到较尊贵的席位,这样更得著荣耀。#14:8-10|
            ●「末位」:就是最卑微的位置。
            ●「请上坐」:「请到上面的座位来」。不一定是指坐首位,而是指
                          比较尊贵的位置。
            ◎「退到末位」:可能因为中间的座位已经坐满了。

          3.通则:自高的要被上帝降为卑,谦卑的要被上帝升为高。#14:11|
            ●十一节可以翻译为:「因为凡高抬自己的,必要降卑;自己
                                谦卑的,必要升高。」(新译本)
            ◎谦卑是基督的本性,身为上帝的耶稣都願意俯就卑微的人,我们岂
              不更应該谦卑的看自己是可以被取代的?


    (四)耶稣鼓励帮助无力回报的人 #14:12-15|
          1.耶稣告诉请他赴筵席的人要请那些无力回报的人。#14:12-13|

          2.因为上帝必要报答做这样事的人。#14:14|
            ●「义人复活的時候」:这里是指「末世审判時的复活」。

          3.同席的人有人感叹:能在神国吃饭的人有福了。#14:15|
            ◎当時拉比的教训中,常常用筵席来表示属天的福份。耶稣讲到复活
              这人立刻就讲出这句话,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或者因为其
              他不为人知的理由。不過耶稣立刻因势利导,就著他的话表示许多
              受邀进天国的人反而没有机会进去。另一方面,极有可能这人也拥
              有一般犹太人的观念,认为自己是個不错的犹太人,一定可以参与
              神国的筵席,因此满怀喜悦与憧憬说出这句话。

    (五)筵席的比喻 #14:16-24|
          ○#太 22:1-10|(不過有解经家认为这两段并不相同)
          1.背景:有人摆了大筵席,请了许多人。時候到了,就要仆人去提醒客人
            赴宴。#14:16-17|
            ●「摆设」:意思是「正在開始摆设」。
            ◎在当代的犹太和罗马上流社会中,请人赴宴包括两個步骤:第一步
              主人先打发仆人发出初步的邀请,然后到時再派仆人通知客人赴宴
              。当時在耶路撒冷的上层社会中还有人以「非两次被邀则不赴宴」
              来夸口。因此这些客人是早就已经接受邀请,答应要来赴宴的客人
              。若在此最后的時刻,客人不守约出席,是非常的不礼貌,甚至可
              说是对主人的侮辱,在阿拉伯的部落间这样的举动就等於宣战。
              (取自冯荫坤先生「擘開生命之饼」,基道书楼出版)

          2.客人们各用不同的理由推辞不赴宴。#14:18-20|

            ◎这三個推辞的理由都不太合理,地、牛都已经买了,妻子也娶了。
              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说一定不能去参加筵席的。地、牛都不会跑掉,
              妻子可以一起带去,因此实在不是推辞的好理由。尤其地在买之前
              应該已经看過了,牛应該也试過了才对。
            ◎按当時的习惯,筵席一般是在下午的后半才開始,因此看地、试牛
              应該都可以等待明天早晨,而不必急在即将日落的筵席時间。因此
              这里的推辞可能是一种「托词」,甚至有侮辱主人之嫌疑。

          3.仆人回去报告主人,主人就动怒,要仆人去找一些本来没有邀请的人
            来赴宴。#14:21|
            ●「动怒」:原文時态表示開始生气。

          4.又要仆人四处勉强人家来赴宴,直到屋子坐满。#14:22-23|
            ●「勉强」:意思是「理性的说服」而不是「强迫」的意思。但此字
                        带有「催促」的意思。以往奥古斯丁以为这是「宗教迫
                        害」的意思,於是这句话就变成许多人强迫人接受基督
                        教信仰的根据,这实在是一個错误。
            ●「路上」:在此是与「大街小巷」相对,指的是城里通往外面的公
                        路或主要道路。
            ◎「路上和篱笆」:有可能意思是指犹太人以外的外邦人。

          5.结论:先前邀请的人没有一個能够享受筵席。#14:24|
            ◎原先拥有优先权利的被邀者,居然自己放弃了权利,侮辱了主人,
              反而丧失了赴宴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