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十锭银子的比喻(#19:11-27|)
○#太 25:14-30|
(一)比喻的背景:耶稣一行将近耶路撒冷,大家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19:11|
(二)有一個贵族到遠方要去接收一個国家,临走前召集仆人给予每人一锭银子
,要仆人做生意等他回来。#19:12-13|
●「锭」:原文是一「弥拿」,价值等同於当時的一百银圆,而一個银圆
是当時工人一天的工资。
◎「要得国回来」:大约在耶稣小時候(西元前四年),巴勒斯坦的亚基
老特地从耶路撒冷前往罗马,特地去争取他在巴勒斯坦的王位,然后再
回来。而当時犹太人也推派了五十個人组成大使团到罗马,报告罗马皇
帝说他们不希望这样的人来作他们的王。后来罗马皇帝还是准许了亚基
老接收犹太地。
(三)贵族的本国人恨这贵族,打发使者表达不接纳这贵族的意思。#19:14|
(四)贵族回来之后,检验仆人的成果,大部份人都有赚进银子,而有一個人
完全没有赚任何利益。#19:15-20|
●「他既得国回来」:直译是「正当他回来的時候」。
(四)仆人表明自己害怕主人,所以把银子存起来没有去做生意。#19:20-21|
●「手巾」:指「擦汗的汗巾」。
●「严厉的人」:原意是「榨干」。
●「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可能是当時流
行的说法,描述那些斤斤计较,追求個人利益的人。
(五)主人責备仆人没有依照应該有的正常方式去处理主人所托付的银子。
#19:22-23|
●「银行」:原意是「放在桌子上」,后来演变成「银行」的意思。
●「带利」:原文此字并非表示高利贷的利息,而是合法的一般利息。
(六)主人把恶仆人的银子交给良善的仆人,并说明天国的原则是「有的还要给
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過来。至於仇敌就直接杀了他们。#19:24-27|
●「没有的」:原文時态表示「继续不拥有的」。
◎众人可能认为即将与耶稣共同享受荣华富贵,而耶稣所说的确是要大家
谨慎使用保守上帝所要托付的,直到他再来。
◎这比喻似乎表明耶稣得国回来(众人应該以为耶稣一到耶路撒冷就是得
国的時候了)不是现在,而是要過一段時日。当時走路旅行得要花费一
段時间,所以这里用贵胄出外去得国,就有暗示「時间的延长」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