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帝从审判、惩罚转而施行救赎(#7:8-20|)
◎此段作者用第一人称来表明犹大国的状况,似乎把犹太国和自己的角
色融合认同。此乃诗歌体常用的表达方式。
1.对仇敌宣告自己虽跌倒,仍要再起来。 #7:8|
●「我的仇敌」:大概指耶路撒冷沦陷時,对犹大国落井下石的邻国(
如:以东)。
●「坐在黑暗里」:指被困、无助的处境。
2.以色列人要忍受上帝的审判,因为以色列人的确得罪耶和华,要忍耐直
到上帝的責罚過去,主动为他们平反、申冤―那時上帝必领百姓到光明
中,大家必可以看见上帝的公义。#7:9|
●「申冤」:有「为....执行公义」、「辩护」的意思。
3.那時仇敌(对犹太人说:「你的上帝在哪里?」)一看见这事, 就会羞
愧,必会败亡。 #7:10|
●「踐踏」:按古代中东的习俗,战胜者把脚踏在敌人颈项上,表示胜利
。
◎敌人以为犹大的败亡是因为上帝不存在,他们靠自己征服犹大国,因此
他们尽情侮辱犹太人,殊不知他们能顺利掳掠犹大国,是因为上帝要刑
罚犹大国。当刑罚结束,上帝就要让犹太人脱離敌人的辖制。那時,人
就将知道上帝是公义的(不過度处罚),且是存在的。而那些自以为是
的敌人,也将遭到失败的命运。
4.以色列国土必恢复且拓展,人民必由各国归回。 #7:11-12|
●「人」:可能指由各地归回的以色列人。
●「大河」:指幼发拉底河。
●「从这海....到那山」:指全世界(参考 #诗 72:8|)。
5a.但现在这土地,要因其中的人民行恶的缘故荒凉。#7:13|
◎上帝仍然没有忘记他的公义,坚持要审判这地。
5b.但全地必因其中的人民行恶的缘故荒凉。 #7:13|
●第13节有a,b两种可能解释。
6.先知求上帝作百姓的牧者,如同古時一样。 #7:14|
●「迦密山」:原文或作「肥沃的牧场」。
●「巴珊」、「基列」:都在约旦河的东面,以丰沃的的草地称著。
●「古時」:可能指摩西、约书亚時代。
7.耶和华应允要行奇事(重新牧养百姓),好像当日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
。列国看见必害怕、自知无能为力而投降上帝。#7:15-17|
●「餂土」:表示无能为力、干受屈辱;战败者向胜利者宣告无条件屈
服的姿态。
●「出營寨」:从藏身之处出来投降。
8.颂赞上帝赦罪之恩,相信上帝必再怜悯百姓,向以色列人施慈爱。#7:18-20|
●「有何神像你」:即「弥迦」之意。
●「雅各」、「亚伯拉罕」:泛指以色列人。
◎先知哀叹以色列民的景况,实在離他所期待的太遠,以致觉得十分痛心
失望。但因想到上帝,便由失望中回转,開使用信心期盼上帝必然从新
使以色列站起来,并祈求上帝重新牧养以色列人。
上帝也应允要行奇事、牧养百姓,如同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日子一般。
先知不禁開口颂赞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