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安息日争论(#2:23-3:6|)
○#太 12:1-14;路 6:1-11|
(一)安息日時门徒掐了麦穗,法利赛人因此质問耶稣。#2:23-24|
●「掐麦穗」:这件事本是被许可的(#申 23:25|),但在法利赛
人眼中,掐麦穗等於「收割」,即犯了安息日不可做工的
条例(#出 34:21|)。这应該是小麦的麦穗。
(二)耶稣以大卫的事件来回应法利赛人。#2:25-26|
●放在圣所金桌上的陈设饼,每安息日要换上新的,而旧的撤下后便给
祭司做食物。大卫及随从违例吃陈设饼一事(#撒上 21:1-6|
),表明照顾人的需要比墨守陈规更重要。
◎显然耶稣这個例子是要说明律法虽然很重要,但是在人紧急的需要下
,还是可以作適当的调整来满足律法的真正精神。拯救饥饿者的生命
特殊情况,比一般情形下表达对上帝尊重的陈设饼规定还重要。
◎是不是我们可以由这段经文归纳出「只要为了人的需要,任何律法都
可以被修改」?我想应該不是如此。而我们由耶稣这里所提的伦理原
则,只能谨慎的得到一個结论:「人维持生命的需要比礼仪性的律法
重要」。更何况这里耶稣所面对的不是安息日的律法,而是曲解安息
日原意的繁复规条。
(三)耶稣说明安息日是为人设立,并他自己是安息日的主。#2:27-28|
●「人子」:耶稣最常用在自己身上的名称,在福音书中共出现八十一次
,除耶稣外,没有人用過这名称。旧约圣经中#但 7:13-14|
中所描绘的人子,是一位属天的人物,在末世時上
帝要托付他权柄、荣耀和统治权。
◎安息日是上帝为了人的好处而设立的,没有附带任何关於行动举止的条
文。而文士们似乎把人看成是为安息日而造,因此定出许多繁文縟节来
规范人。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地方堂会(教会)」是不是也是为了人的
好处设立的呢?
(四)耶稣进入会堂,遇到枯干一只手的人。#3:1|
●「枯干」:「肌肉萎缩」。原文显示这人的手是「变成枯干」的,因
此是后天的意外或疾病所致,而并非是先天的缺陷。
(五)法利赛人要看耶稣到底在安息日治不治病,打算要控告耶稣。#3:2|
●「众人」:应該翻译为「他们」,指第六节的法利赛人。
●「窥探」:「在旁注视」的意思。
●「控告」:意思是「出声指控」。
◎在众人心中,此处病人显然无生命危险,耶稣若在当天醫治他,便算干
犯安息日。
(六)耶稣以安息日行善行恶哪样可以来质問法利赛人,暗示出安息日的真正
意义。#3:3-4|
●「不作声」:「静默」的意思。
(七)耶稣为众人刚硬的心愤怒而忧愁,并醫治了病人。#3:5|
●「忧愁」:「忧伤」、「同情」。
●「刚硬」:原文有「对真理盲目」的意思。
●「复原」:「复原」、「复兴」、「恢复至原来的状况」。
●原文中的「怒目而视」是過去式,表示是一段時间之内的举动。而「
忧愁」的時态却是现在式,表示一种继续不断的状态。
◎耶稣要右手枯干的人伸出手来,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而一個右手枯干的
人又怎能伸出手来呢?而当这個右手枯干的人相信耶稣的呼召,伸出手
来時,他的手就好了。我们是否肯伸出我们心灵中枯干的手?
(八)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出去商议如何除掉耶稣。#3:6|
●「希律党」:可能是希律安提帕或希律家族的拥护者,同時效忠於罗马
政府。这种人本来应該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死对头,但为
了除掉耶稣,法利赛人和文士居然会找这群人合作。
●「除灭」:「毁灭」、「杀」。
◎文士和法利赛人因耶稣的善举而竟想在安息日谋害耶稣。『行善行恶、救命
害命』多么强烈对比的一句话。而耶稣给他们「救命、害命」的质問和选择
,他们立刻选择了「杀害」耶稣。
◎为什么文士和法利赛人想杀耶稣呢?以下是我的推測:
文士和法利赛人之所以能够得人尊敬,是因为有一堆繁复的律法规条可以凭
藉以显示自己比其他众人敬虔,也因此可以高人一等。而耶稣多次把这种倚
靠外显行为显露自己虚假虔诚的心态戳破,并把律法中上帝真正的心意显露
出来,不但拆毁法利赛人和文士藉以高人一等的虚假规条,并显出法利赛人
与文士的「不是真虔诚」。这样的举动应該相当让这群宗教领袖难堪,并且
这样的行为直接拆毁了他们自高的凭藉,再加上耶稣多次坦白的显露自己神
子的身份,羞愧加上对传统(因为他们是传统的既得利益者)的护卫心态,
自然使他们欲把耶稣除去而后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