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 27章1节 到 27章7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二)耶利米警告反叛巴比伦王的列国,以免遭遇严重的后果 #27:1-22|
          ◎#耶 27|至#耶 29|这三章所记的事情都发生在一年内(参#28:1|; 
            #29:17|),而且文风也很类似,可见这三章的相关性。
          1.上帝要耶利米在自己的颈项上背负繩索和轭,透過各国使臣送给
            各国君王,陈明上帝要把这些国家交给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
            #27:1-7|
            ●#27:1|此处的「约雅敬」应該是「西底家」的误植#27:3|。一
              般认为此处的時间应該是「犹大王西底家登基第四年」#28:1|
              约是西元前594年。七十士译本没有这一节,叙利亚译本作「
              西底家開始作王的時候」。
            ●有经文校勘学的权威学者认为#27:1|可能是在马所拉抄本的流
              传過程中,文士误将#26:1|重抄在#耶 27|的開首部分造成。
              这個解释颇有可能,所以大部分解经家较倾向「本节不存在」
              的看法。
            ●如果真的是如马所拉经文所写是「约雅敬」王的登基年,则会
              产生的冲突在於:
              A.约雅敬是於西元前609年開始作王,当時巴勒斯坦受到大捷
                於米吉多的埃及法老王尼哥控制,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当
                时仍未能将势力伸展至亚洲西部(直到约雅敬统治的第三年
                尼布甲尼撒才在迦基米施打胜仗)。所以在这時神似乎不会
                向约雅敬发出谕令。而且,#27:3|是指周围的异邦(不包括
                埃及)遣使往见西底家,却非约雅敬。#27:3,13,20|这幾节
                都是假定「耶哥尼雅」(即约雅斤,接续父亲约雅敬当了三
                个月犹大王)已经被掳。
              B.与 #28:1| 的年份互相冲突。
            ●此時以东、摩押、亚扪、推罗、西顿的使臣应該是来和西底家
              王商量如何推翻巴比伦的统治。依据「巴比伦年鉴」记载,
              西元前595-594年,巴比伦发生反叛尼布甲尼撒的内亂,此時
              可能就是这些国家想要趁亂摆脱巴比伦统治。
            ○以东、摩押、亚扪:都在犹大之东,和犹大以色列時为盟友時
              为敌国。推罗、西顿:位於犹大西北的海岸,在所罗门時代与
              犹大贸易繁荣,常与犹大以色列互为盟友,少之为敌。
            ●背景:
              A.当時尼布甲尼撒将犹大王「耶哥尼雅」(约雅斤)全家和部份
                圣殿的珍宝并一些犹大首领掳去巴比伦(#王下 23:8-17|),
                改将西底家作傀儡皇帝。
              B.耶利米书的作者并无指明为何#27:3|中会有各国使臣在耶路
                撒冷,但暗示他们想煽动西底家谋反(巴比伦的史籍也有记
                载类似的会议)。尼布甲尼撒要在称霸之前一直在平定东部
                的叛亂和国内的谋反。
              B.犹大和其他国家的某些「先知」(#27:9-10|)看这些事件是
                不需向尼布甲尼撒(在他轭下)进貢的希望而鼓励叛变。耶利
                米则认为是大谬不然而不同意这策略。因此#耶 27:1-29:32|
                是「耶利米」与「先知们」对立的记载。
            ◎耶利米可以见到各国使臣,显见这時的耶利米可能已经被宫廷
              看重,也许是耶利米的预言应验,导致王室渐渐重视耶利米。
            ●「轭」:古時车衡两端的弓形木,用来架在牲口脖子上的。
            ●#27:4|后半段的原文是「万军之雅威―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
              你们要对你们的主人这样说」。
            ●给谁「相宜」: 「满意的」、「適合的」。
            ◎#27:5|和#但 4:17|类似声明。
            ●七十士译本没有#27:7|。
            ●「儿孫」:SNH 01121 重复三次以表示强调之意。
            ●「遭报的日期」:「事情发生的那個時机」。
            ●「他的儿孫」:原文是「他的儿子、他儿子的儿子」。事实上
                            巴比伦帝国在尼布甲尼撒之后,尼布甲尼撒的
                            三名后裔短暂地继承了国位,一共统治了六年
                            的時间。王朝的最后一名君王是拿波尼度,他
                            的统治在西元前539年结束,
            ◎事实上这次的叛变联盟没有成立,可能是阴谋外泄或者其他理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