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耶稣是一切福乐之源(#7:1-11:57|)
◎#约 7:1-12:50|记载耶稣生平中最后六個月的「被弃绝時期」。
(一)住棚节里的争论(#7:1-52|)
1.耶稣因为犹太人的缘故停留在加利利,而不在犹太地区出入。#7:1|
●「游行」:指拉比和学生到处讲学。
2.耶稣的兄弟不信耶稣,要耶稣去犹太显扬名声。#7:2-5|
●「住棚节」:此节期为期一周,由七月十五開始(阳历九、十月间)
。是庆贺旷野漂流時期结束的节日。旧约
#利 23:33-43;申 16:13-15|中有记载。
3.耶稣以自己的時间还没有到,而世人因耶稣指出他们的恶所以恨耶稣。
#7:6-9|
4.耶稣在他弟兄去過节后也暗暗的去耶路撒冷去過节。#7:10|
5.节期中,犹太人寻找耶稣,众人为耶稣私下议论纷纷。#7:11-13|
●「找」:此字在约翰福音出现34次,其中有十七次带有「藐视」之
意。
6.在节期中,耶稣上殿去教训人,令犹太人觉得稀奇。#7:14-15|
●「到了节期」:原文是「在节期中」。也许是指节期中任何一天,或
是「第四天」。
●「怎么明白书呢」:也可以译为「怎么会这样有学問呢?」
◎按犹太人的风俗习惯,每逢大节日,会在圣殿广场安排一些「拉比讲
座」,阐扬律法。
7.耶稣说明自己的教训是上帝,凡立志遵上帝旨意的,就能分辨。#7:16-18|
◎谈到耶稣的来源。
8.耶稣指明犹太人因为安息日的争论想杀耶稣。#7:19-24|
◎这段谈到犹太人对律法的误解,宁可表面遵守安息日律法,而内心违
反時诫「不可杀人」的禁令。
8.有人认为基督来的時候,没有人知道他由那里来,而认为大家既然知道
耶稣的来历,所以耶稣不会是基督。#7:25-27|
◎这些耶路撒冷人的看法显示出一個传统看法就是「没有人知道弥赛亚
的来历」,另一传统说弥赛亚来時还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身份,直到
以利亚膏抹他后,他才觉醒而知道自己的身份与使命。但这都没有什
么圣经根据。
9.耶稣反驳:即使众人知道他的来历,但他还是上帝差来的。#7:28-29|
10.有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想要捉拿耶稣,另有人因为耶稣的神迹而
信他。#7:30-32|
11.耶稣告诉众人:他的時间不多,即将回到天父那里去。而犹太人为这
说法感到不解和怀疑。#7:33-36|
●「西利尼人」:「希腊人」。
12.在节期的最后一天,耶稣告诉众人:「渴了可以到耶稣这里喝,信耶
稣的人,要由其腹中流出活水江河。」亦即说明信的人将领受圣灵。
#7:37-39|
●「节期的末日」:指第七日。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也可以翻译成「人
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信我的人,请喝吧!」,如果采取此译
法,后面一句圣经的话,就要解释成「耶稣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
●「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出处不详,可能跟#箴 18:4|
、#赛 58:11|有关。
◎按照当時的习俗,住棚节期间,犹太人每天用金瓶从西罗亚池打水
,然后将水倒入圣殿祭坛旁的银盤,用来纪念摩西击石取水的神迹
(#出 17:6|),耶稣这一段教训就是以此习俗为背景。
◎耶稣这一段讲论,又明确的指明他就是众人信心的对象,是那位生
命与能力的供应者。这与一般宗教家所宣称的大相迳庭。
13.众人又为耶稣的话起了纷争,其中有些高手因为耶稣来自加利利,而
质疑其基督身份。#7:40-43|
●「那先知」:#申 18:15|预言将来有位像神的先知出现,犹
太人对此预言有三种解释:那先知是弥赛亚、耶利米
或先知中的一位。
◎其实在这里对耶稣有偏见的人,所持的观念不是错误的。但是他们
以为耶稣来自加利利,就不会是生在伯利恒的弥赛亚,如果他们願
意更深入一点考察,而不是用一般传统的成见来看耶稣,应該不至
於產生这样的误会才是。
14.差役因耶稣说话的内容没有下手捉耶稣,遭受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責
备。#7:44-49|
15.尼哥底母仗义执言,却被人以传统和历史质疑。#7:50-52|
◎「约拿」和「那鸿」两人即是加利利的先知,这些法利赛人可能真
的气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