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拉多的审問(#18:28-19:16|)
○#太 27:1-31;可 15:1-20;路 23:1-25|
1.众人把耶稣由大祭司处押解往彼拉多那里,并表明他们想置耶稣於死地
。#18:28-32|
●「衙门」:指彼拉多在耶路撒冷的临時官邸,因为当時正值节期,所
以彼拉多会到耶路撒冷坐镇。彼拉多平常到耶路撒冷時住
在「希律堡」,此時是进驻圣殿西北方的「安东尼堡」。
这時希律也到耶路撒冷,就住在「希律堡」。
●「恐怕染了污秽」:按照犹太人的规矩,进入外邦人的住宅就沾染污
秽,而这种礼仪上不洁的人就不能守逾越节。
●「天还早」:可能是指「笼统的早」,或是特指晚上三点到六点的時
间。
◎这些人不怕谋杀之罪,反担心自己是不是会沾染了礼仪上的不洁,实
在正如耶稣所说的「骆驼吞下去、蠓虫滤出来」。
◎在审判没有进行前,就直说自己缺乏杀人的权柄,意图似乎是非常明
显了。
2.彼拉多询問耶稣,問他是不是犹太人的王?耶稣表明自己是一個不属於
这世界的王国的王,来到世间的目的是为真理作见证。#18:33-37|
●「你是犹太人的王么」:此句原文是含有一种「藐视的态度」。
●不「属」这世界:「来源」,而非「属於」。
●「争战」:原文的時态显示是「早已经開始争战」。
●「这样,你是王么」:可以翻译为「这样,你是王了,对不对?」或
「这样你是王了!」。前者比较可能。
◎「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提示彼拉多到底
他所谓的「犹太人的王」是「政治性的」还是「宗教性的」?而彼拉
多的回话就显示所控告的罪名是「宗教性」的。
◎一方面彼拉多觉得这根本是犹太人的事,是因犹太人委托他才插手的
。另一方面,彼拉多也知道耶稣绝对不是政治方面的敌人,所以他认
定耶稣并没有罪。
3.彼拉多一面质疑耶稣口中的真理到底是什么,一面却清楚的告诉犹太人
他无法查出耶稣的罪行,并询問是否他应該为犹太人释放耶稣,而犹太
人选择要巴拉巴。#18:38-40|
◎彼拉多一面解嘲的随意問「真理是什么」,一面走出去宣告耶稣无罪
,他大概想要用一些技巧让犹太人罢休,所以提出逾越节放人的意见
,没想到犹太人还是不放過耶稣,宁可选巴拉巴。
4.彼拉多将耶稣鞭打戏弄之后,带耶稣出来见众人,表明自己查不出耶稣
有罪。#19:1-5|
◎彼拉多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希望透過对耶稣的处罚,让群众息怒。
◎「鞭打」:这是用一种九尾皮鞭来鞭打人的刑罚,这种鞭子尖端藏著
铁块,被鞭打的人会皮開肉烂。因为鞭打的刑罚過度残酷
,所以罗马政府下令凡是罗马公民都可以免受此刑。约瑟
夫的犹太古史记载有一名囚犯被鞭至皮肉变成酱状,骨头
毕露,死状恐怖。
5.祭司长和差役却还是执意要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并以耶稣违背犹太人的
律法,以自己为神的儿子所以該死。彼拉多听到祭司长的控告,反而更
害怕。#19:6-8|
●「喊著」:「吼叫」。
◎彼拉多的害怕,显示出彼拉多认为耶稣的确有可能是「神的儿子」。
6.彼拉多询問耶稣由何处来,耶稣并不回答,并以彼拉多的权柄是由上帝
而来回应彼拉多的恐吓。#19:9-11|
●「上头」:指「神」。
◎在这场审讯中,彼拉多举棋不定,进出衙门有七次之多,宣布耶稣是
无罪的,却没有勇气释放耶稣直到最后迫於犹太人的压力而钉耶稣十
字架。
7.彼拉多想要释放耶稣,无奈犹太人以对罗马皇帝的忠诚来要胁彼拉多,
以致彼拉多决定把耶稣钉十字架。#19:12-16|
●「铺华石处」:大概位於圣殿西北角的安东尼堡内。
●「厄巴大」:原文是「屋之背」,可能是「丘地」的意思。
●「豫备逾越节的日子」:应該翻译为「逾越节的预备日」,意思是逾
越节周内的星期五。
●「午正」:原文是「第六時」,应該是用罗马算法,这時应該是早上
六点,而非是中午。
●「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么」:这是彼拉多用来嘲讽犹太人的問
话。
◎「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該撒,我们没有王」:祭司长为了钉死耶稣,
不择手段,甚至願意承认罗马政权的统治是正当的。而应当以神为主
为王的祭司长说出这种话来,实在是令人觉得寒心。
◎彼拉多曾经犯過两次重大错误,一次是把皇帝的肖像放在军旗上開进
耶路撒冷,引起群众严重的抗议事件。而另外一次是彼拉多决定为耶
路撒冷城建立一套新的供水系统時,决定动用圣殿的献金,结果使犹
太百姓群情哗然,发生武装抗议。结果彼拉多决定武力镇压,结果情
势不能控制,造成重大死伤。因此彼拉多已经累积许多民怨,如果百
姓把这些事情直接向政府弹劾,彼拉多一定会被革职,所以这時候彼
拉多不敢违逆众人的意思,而约翰福音十九章12节中犹太人高喊的话
,就是暗示要以举发彼拉多的失职来胁迫他就范。亦即彼拉多面对正
义与自己在巴勒斯坦的统治权之间的矛盾,他选择了自己的统治权而
放弃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