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甲族应該是犹大人的楷模 #35:1-19|
◎#耶 35|的事件发生在「约雅敬」为王的時代,约雅敬是西元前
609/608年至598/597年在位11年,后被巴比伦王废,约雅敬的儿
子约雅斤接续父亲在位三個月后,又被巴比伦王擒掳去巴比伦,
接著约雅敬的兄弟西底家才登基。所以本章是发生在
#32:1-34:22|这三章(西底家時代)之前。
◎#耶 34|和#耶 35|虽不顺時序,但重点都是在强调「忠於约」这
个主题(#耶 34;35:12-17|),先知藉以一個「忠诚顺服」先祖遗
训的民族利甲人为榜样,来指責以色列对神「不忠不信」的态度,
两者构成强烈的对比。
1.约雅敬時,上帝要耶利米领利甲族的人进到圣殿中一個屋子内,
要求他们喝酒。但是利甲族的人拒绝,说他们是遵守祖先的命令
,但因为巴比伦入侵才进入耶路撒冷躲避。#35:1-11|
●「约雅敬的時候」:西元前609到598年。不過#35:11|提及巴
比伦与亚蘭军队,所以此時应該在西元前
601年以后,当年巴比伦与亚蘭军队入侵
犹大#王下 24:1-2|。
●「利甲」:字义是「骑师」。这個种族是一個游牧团体或是居
无定所的工匠行会,是基尼人的后裔#代上 2:55|。
与以色列的先祖有深厚的情谊(#创 15:19|;
#士 1:16|; #士 5:24|; #撒上 15:6;30:29|)。
●耶和华殿的一间「屋子」:根据#结 41:1-14|,这边应該是指
圣殿外的祭司起居处和库房。这個
字可参考 #尼 13:4-5|「库房」,
#代下 31:11|「仓房」,
#代上 9:26|「仓库」,
#撒上 9:22|「客堂」。
●「哈巴洗尼雅」:字义是「耶和华的光」。
●「雅利米雅」:跟「耶利米」原文相同,但并非是先知耶利米
。
●「雅撒尼亚」:字义是「耶和华倾听」。考古发现一個西元前
600年的印章,上面的名字就是这個字。拉吉
的陶片书函中也出现過这個名字。
●利甲全「族」:原文是「家」。
●「神人」:可能是指「先知」或「敬虔的人」。
●「伊基大利」:字义是「耶和华是伟大的」。
●「哈难」:字义是「他是仁慈的」。
●哈难「众子」:当時也许有「跟随者」、「众门徒」的意思。
◎许多人认为哈难应該是圣殿中的先知(可能是「礼仪先知」)
#摩 7:14|中阿摩司否认自己是先知或先知的儿子,可能就是指
自己不是这类的「职业先知」。
●「沙龙」:字义是「报应」。
●「把门的」:「门口的守卫」。有三個人负責此职位#52:24|
#王下 12:9|显示这個职位相当被尊重,所以可
以管圣殿维修经费。
●「玛西雅」:字义是「耶和华所作的」。是祭司西番雅的父亲
#21:1;29:25;37:3|。
●盛满酒的「碗」:「装酒用的容器」,#创 44:2,12,17|中约
瑟也是用这种容器。#出 25:31-34;37:17-20|
也用这個字来描述会幕中灯台的杯。
●「约拿达」:字义是「耶和华是尊贵的」,是北国以色列耶户
王時代的人,大约是西元前870年左右,事迹可
见#王下 10:15-23|。距離此時大约250年以前。
●「延长」:原文是「很多」、「充足」,没有「延」的意思。犹
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you may live long(你
的日子得以长久)。」
●「栽种」葡萄园:七十士译本没有「栽种」一字。
●禁戒喝酒、盖房、务农而只住帐棚,代表的可能是要保存游牧
民族的精神。务农与定居是迦南民族的生活型态,种葡萄也代
表了可以酿酒,而大量的酒也是迦南的淫亂宗教中不可或缺的
产品。因此,维持游牧民族的传统使利甲人避免了与迦南人的
宗教混合与物质贪婪带来的生活腐化。
◎其实我们在现代社会也可以看到,原本刻苦勇敢的阿拉伯民族
,在近代也因为石油带来的富裕,许多贵族、特别是富二代也
在无尽的物质享受中腐化了,失去了游牧民族的生存韧性,与
这边所说的似乎可相对照。
◎此处并没有评论利甲人不喝酒、過游牧生活的传统到底是不是
正确的事情,重点是利甲人願意250年一直遵守祖先的命令,
即使这些命令必须付出代价,他们也继续持守。
◎相对於神的选民-悖逆的以色列人,这個外邦族群-利甲族却能
遵行上帝的教训长达好幾個世代,是一個很大的讽刺。我们不
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但至少看到了利甲族人严格遵
行了一些家族的信仰传统,相对的这時的犹太民族却已长期对
律法爱理不理、散散漫漫(直到约西元前622年,约西亚王才重
新发现律法书,兴起改革)。常听到人告诫多代基督家庭出身
的孩子:「上帝没有孫子,只有儿子。」意思是每位信徒要自
己重新体验并学习信仰,而不能单靠父母长辈的信仰经历;但
这里我们是否也重新思考,我们要如何从「自己相信」推展到
「全家相信」把敬虔的信仰传承给我们的家族与晚辈,使整個
家族都敬畏上帝?我们有哪些具体的信仰行动可以继续交棒下
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