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工作人力与工作分配 #3:1-32|
●这份名单是按著逆時针方向记录城墙修建的工作分配。
●本章也略略描绘当時的社会结构,有祭司、利未人、守门者、平民、专业人
才,其中专业人才又包括银匠(#3:8,31|)、作香的(#3:8|)、商人(
#3:31|),显示当時有一定的分工,且有正常的商业活动。
●第三章主要记载参与修建城墙的名单与工作分配情况。整道城墙被劃分成40
到41段,并提及十座城门的名字;这十座的名称和出现的章节分别如下:
1. 羊门 (#3:1|) – 可能为尼希米時代「北城门」,是第一圣殿時代
的耶路撒冷城的东北角,在圣殿范围的北面,
邻近毕士大池(#约 5:2|)。
2. 鱼门 (#3:3|) – 可能为尼希米時代「北城门」,在第一圣殿
时代魚门是耶路撒冷主要的一座门,魚门口附近
有一個魚市场,是主要的贩卖货品区。可参考
#代下 33:14| 以及 #番 1:10|,一般认定魚门
是大马色门(出此门可通往叙利亚的大马士革)
的前身。
3. 古门 (#3:6|) – 可能为尼希米時代「北城门」
4. 谷门 (#3:13|)– 为尼希米時代「南城门」,在南城墙的最西隅,
或属旧城墙的西南隅。(参考#2:13|注释)
5. 粪厂门 (#3:14|) - 为尼希米時代「南城门」,位於耶路撒冷的南端。
(参考#2:13|注释)
6. 泉门 (#3:15|) - 为尼希米時代「南城门」,在城墙的东南角。
(参考#2:14|注释)
7. 水门 (#3:26|) -可能为尼希米時代「南城门」
8. 马门 (#3:28|) -可能为尼希米時代「东城门」,面对汲沦溪谷。
9. 东门 (#3:29|)– 可能为尼希米時代「东城门」,也是今日之
耶路撒冷东城门的「金门」(在十字军時代
被封闭直至今日都没有開启之东城门)之前身。
在第一圣殿的時代,圣殿朝东的门称为东门。
可参考 #结 44:1-2|。
10.哈米弗门甲 (#3:31|) - 为尼希米時代「东城门」,位在东墙的
北部。
这些城门是「耶路撒冷古城」的重要历史考古资料。大致上来说,尼
希米是从耶路撒冷古城的东北「羊门」開始,按照『逆時针』记载,
从「东北」到「正北」,由「正北」到「西面」,然后由「南面」到
「西南」、再从「西南」到「南面」,由「南面」到「东南」,然后
转到「正东」,最后再回到「东北」。
然而目前今日之耶路撒冷只尚存「八個」城门,而且许多城门的名字
已经改变。主要是因为从尼希米之后,这城经過多次的破坏和改建:
1. 罗马人在西元后70年将它彻底摧毁
2. 哈德良大帝 (Emperor Hadrian) 在西元后二世纪初将它重建
3. 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曾占领它
4. 大苏丹王苏莱曼一世 (Sultan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在
十六世纪初又再兴建了现有可见的城墙。
因此现存的耶路撒冷古城墙是不同年代建筑的累积,周边约四公里,
平均高度十二公尺,总共有三十四座城塔,八個城门。其中:
A.东城门:狮子门、金门。
B.南城墙:粪厂门、锡安门。
C.西城墙:雅法门。
D.北城门:新门、大马色门、希律门。
这边除了南城门的「粪厂门」和尼希米出现的十個城墙之一有保留
之外,其余的今日不太能够确定它的位置。
●#3:1| 以及#3:4|重复提到圣殿是「重建」和「修筑」而成,表示
犹大人并非从头開始建造。不過有一段是全新建造,就是圣殿的南面,
如第二章提及,因为颓垣败瓦滑落至汲沦谷,因此尼希米决定缩短該段
的城墙外围。在建造这段城墙時(#3:17-23|)并没有清楚纪录任何
地标。
一、北面城墙的修建 #3:1-6|
●「大祭司以利亚实」:是与所罗巴伯一同归回的祭司耶书亚#拉 2:36|的孫
子,父亲是「约雅金」#12:10|。
●圣殿与王宫都位於耶路撒冷的北边,敌人也多半由北面入侵。
●「羊门」:位於耶路撒冷的东北角,毕士大池旁。送到圣殿祭坛的羊都由
此门进城或者是附近有买卖羊的市场,因而得名。被掳前可能
称为便雅悯门 #耶 20:2;37;13|。
●「哈米亚楼」:位於耶路撒冷城的北面,「米亚」是「一百」的意思,可
能指楼高一百肘,或者有100级阶梯,或者指可以容纳100
名士兵。
●「哈楠业楼」:位於耶路撒冷城的北面,意思是「上帝的楼是恩慈」。此
楼是耶路撒冷城的北界 #耶 31:38;亚 14:10|。
●「分别为圣」:应該是指举行一种特殊的仪式洁净城门与城楼,归圣殿之
用。
●耶路撒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所以需要这么多城门。通常厚重的大门
两侧的城墙会较高较厚,以便守门的卫兵站岗,有的门两侧还有石头
门楼。不過重要的是城墙所「象徵」而非「实质」的力量,也透過城
墙的修建,对当時尼希米時代的百姓实际体验到团结一致的精神。
●「哈西拿的子孫」:「哈」是冠词,「西拿」可能是当時的望族,共有
3930人,是会众谱系中人口最多的。(# 7:38|,
#拉 3:35|)。
●「其次」:直译是「紧接著他们的手」,意思是「在他们旁边」。
●「耶利哥人」:这不是犹太人,原居於耶路撒冷东北24公里处。
●「魚门」:耶路撒冷城西北方的出入口,通往出外的山谷。推罗与西顿
的魚获就是经由此门送入耶路撒冷贩卖。被掳前称为「中门」
#耶 39:3|或「以法莲门」#8:16;王下 14:13|。
●「米利末」:#拉 8:33|中,此人验收了以斯拉由巴比伦带回来的珍贵物
品。本来这人是属於找不到谱系的祭司#拉 2:61|,不過后
来应該找到了谱系,所以才可以验收以斯拉带来的礼物。
●「米书蘭」:他的女儿后来嫁给多比雅的儿子 #6:18|。#10:20|中说这人
是「民的首领」,表示他有相当的名望与地位。
●「提哥亚」:位於耶路撒冷以南16公里左右,是先知阿摩司的故乡,这里
的人以畜牧为业。
●「修造」:可翻译成「修理」、「修筑」、「重建」或「建造」。
它的本意是「使之稳定或坚固」。
●「贵胄」:希伯来文意思是「伟大的」、「威严的」(参#士 5:13|
#耶 14:3;鸿 2:5;3:18|)。有的书卷译为「牧者」(参
#耶 25:34-36|)。与#2:16|的贵胄(自由者)使用的是不同
的字。
●「肩」:原文是颈项。颈子不肯弯,在圣经上代表不肯低头屈服的态
度(#诗 75:5;出 32:9|)。
●「主」的工作:原文是复数,不過用在神身上時也会用复数型态,这就称
为「尊贵的复数」。
●「巴西亚」:「跛子」的意思。
●「古门」:「旧门」、「自古就有的门」,位於耶路撒冷北边。
●「架横梁」:在不少译本意指盖上屋顶或建成房屋,也有译本翻成
「将它盖上屋顶」。
◎看起来即使大部份人都乐意参与修建城墙的事工,还是有些人自私自利不
願意承担責任。我们从事各项工作的時候,也难免有些袖手旁观的人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