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耶稣能体恤我们的软弱,因为他也曾经历试探,所以我们遇到试探也尽可
以坦然来到上帝面前恳求怜恤。#4:15-16|
●「体恤」:不只是表达「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而是一种「感同
身受的经历」,亦即是「进到别人的经历里去经历他所经历
的」。在此实际的意思就是表达耶稣能感受我们所经历的软
弱。
●「软弱」:在此比较可能是指人类作为受造物所经历的自然软弱,例如
身体疲乏、在痛苦和死亡前畏缩等。
●「凡事」:意即「在各方面」。耶稣本身不可能受過所有的试探,此字
的意思是表达耶稣受過各种性质的试探。
●「与我们一样」:此片语有两种解释,一是「耶稣所受的试探与我们一
样,我们怎样受试探,耶稣也『像我们一样』受過试
探」。另一种可能解释是「耶稣在各方面受過试探,
『由於他像我们一样』」。冯荫坤先生认为后者的解
释比较可能。
●「只是他没有犯罪」:原文直译是「除了罪以外」,比较可能的解释是
「耶稣和我们受一样的试探,除了结果有没有犯
罪这一点不同之外,其他都一样」。
●「我们只管....来到」:此字是「亲近」的意思,常用来描写「祭司献
祭時就近神」、「以色列会众就近耶和华」、
「以色列会众到摩西之处」。原文時态是现在
式亦即作者鼓励读者「不断的亲近恩典的宝座
,享受上帝救恩带来的一切好处。」
●「坦然无惧的」:「把每個思想、感受和願望都说出来」、「大胆的」
、「自由的」。
●「施恩的宝座」:「恩典的宝座」,应該是指上帝的宝座。在拉比们的
传统中,上帝有两個宝座,一個是公平的宝座,一個
是恩典的宝座。上帝通常都坐在「公平的宝座」,而
透過「特别的祷告」可以让上帝转移到「恩典的宝座
」。作者在此可能隐含了与这個拉比的传统观念对比
的意思。基督徒不须要透過「特别的祷告」可以随時
来到「施恩宝座」前祈求。
●「怜恤」:「怜悯」,此字著重於受惠者是处於「有需要的状况」。
●「恩惠」:此字著重於「上帝对人的恩典不是人所应得的,而是上帝白
白的赐予」。
●作「随時」的帮助:原文应該是「及時」,亦即是「在需要之時」。
●「得怜恤,蒙恩惠」:「获得」怜悯,「寻到」恩惠。
◎「因」我们的大祭司....:是说我们坚持所认信的信仰的理由不单是因
为我们有一個超越的大祭司,而且这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
◎耶稣不但超越地上的大祭司,而且又亲自胜過各样试探而能认同我们的
软弱与限制,又因为他已经洗净了我们的罪,所以我们可以坦然的透過
耶稣到上帝面前来恳求。我们所要面对的,不只是一個公义的上帝,也
是一個亲身经历而了解我们所有苦情的大祭司。
◎这里应該是暗示基督徒可以常常透過祷告取得上帝要给我们的白白恩典
与一切的好处,做需要時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