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卷书是在教会中跟ksf、杜老师、阳明嫂、 佳芳查完的。这卷书非常人性
化,因此讨论起来颇有意思,在教会中与不同年龄层的人一同查考,似乎更
能了解整卷书的意义。
********************************************************************/
撒母耳记下研经资料
零、背景:
一、作者
(一)撒母耳在大卫即位之前就已经去世,所以不可能全是是撒母耳写的。
(二)犹太人的传统,巴比伦的他勒目记载「撒母耳是撒母耳记上第二十五章
一节以前的作者,也写了士师记,其他的由先知拿单和迦得补充」。
(三)#代上 29:29| 提及撒母耳、拿单、迦得三位先知都记载了「大卫王始终
的事」。
(四)许多书籍提及本书作者可能是#王上 4:5|提及的「拿单的儿子撒布得」
因为他可以轻易的由父亲拿单与所罗门王拿到相关的史料。
二、写作時间:
(一)撒母耳记上下涵盖的日期大约是西元前一千零五十年到西元前九百七十
年之间。
(二)撒母耳记的成书時间,应該在大卫死后,更可能是所罗门晚年以后,也
就是大约在西元前第十世纪末以后。且由於撒母耳记没有写到北国的灭
亡,所以成书時间应該在西元前722年北国以色列灭亡以前。
三、特色:
(一)撒母耳记上下原本是一卷书,西元前一個世纪,七十士译本完成時,撒
母耳记和列王纪被称为「王朝统治時期」的四卷书。此時撒母耳记才被
分为上下两册。分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书卷长度太长,一個皮卷或蒲草
纸无法抄完,所以就分为上下卷。
(二)撒母耳记上下与列王纪用词遣字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常用「xx
登基時oo岁,作王yy年」来纪录一個君王历史。
(三)以色列传统将撒母耳记与约书亚记、士师记、列王纪归类为「前先知书
」。
四、文体:
(一)撒母耳记在七十士译本中被归类为「王国史」,以色列传统将之归类为
「前先知书」,Martin Noth将之归类为「申命记派历史」。
(二)撒母耳记是使用幾份来源不同的资料编成的,当然作者是为一個明确的
目的来编辑这些资料成为一卷书。因此书中有不少重复的记载。
五、写作目的:描述以色列由神权体制過渡到君王权体制的历史。
六、相关考古发现:
(一)昆蘭第四洞的死海古卷中有三份稿件(4Q Samabc),其中4Q Samb日期
早於西元前200年、4Q Sama相当完整,日期大约在西元前50-25年、
4Q Samc仅有撒母耳记下十四到十五章日期在西元第一世纪。4Q Sama
与七十士译本相当一致。
(二)西元1993年,考古学家发现「但石碑」,該石碑是用亚蘭文写成的,内
容记载有「大卫家」或「大卫王朝」的字眼。該石碑被判定为西元前十
世纪的遗物,成为大卫王朝存在的重要考古证明。
七、重要年代表:
西元前1105年 撒母耳生 #撒上 1:20|
西元前1080年 扫罗生生
西元前1050年 扫罗被膏立为王 #撒上 10:1|
西元前1040年 大卫生
西元前1025年 大卫被膏立为扫罗的继承人 #撒上 16:1-13|
西元前1010年 扫罗死,大卫在希伯仑作王 #撒下 1:1|
西元前1003年 大卫统一以色列,并攻占耶路撒冷 #撒下 5:1-7|
西元前 991年 所罗门生 #撒下 12:24;王上 3:7|
西元前 970年 大卫死 #王上 2:10-11|
☆参考资料:
1.「天道圣经注释-撒母耳记下」,梁洁琼著,天道书楼出版。
2.「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撒母耳记上下」,包德雯著,潘秋松译,校园出版社。
3.「基督教文艺每日研经丛书-撒母耳记注释」,培恩著,黄民译,基督教文艺
出版社。
4.「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更新传道会。
5.「启导本圣经」,海天书楼。
6.「旧约圣经背景注释」,华尔顿、麦修斯、夏瓦拉斯著,李永明、徐成德、黄
枫皓译,校园出版社。
7.Klein, Ralph W.,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ume 10: 1 Samuel, 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