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争论洁净的問题(#15:1-20|)
○#可 7:1-23|
(一)有法利赛人和文士由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质疑耶稣的门徒不洗手干犯传统
。#15:1-2|
●「法利赛人」:字义是「分離者」,当代法利赛人的人数大约有六
千,散布在整個巴勒斯坦。他们是会堂里的教师,
人们心目中的宗教楷模,自命是律法的护卫者,监
管人们正确的遵行律法。他们认为传统上对律法的
解释和规条,具有实质上和圣经同等的权威。
●「文士」:他们研读、解释并教导律法。大部分的文士都是法利赛人,
反之则不一定。
●「遗传」:指的是「口述的传统」,这种「口述传统」是指对摩西律法
的一种口头解释,西元第二世纪末有人把这些口述传统编辑
成「米示拿」(Mishna)。对於法利赛人而言,这些口述传
统的约束力跟摩西律法相当。
◎虽然看起来法利赛人是指責门徒的错误,但实际上他们是指責耶稣必须
为门徒的思想和行为上的错谬负責。
◎饭前洗手应該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是这些法利赛人其实关注的不是清
洁与卫生的事情,而是关注「宗教礼仪」的問题。我们会不会也常常陷
入这种迷思中?「在乎聚会的礼仪胜過聚会的收获」?「在乎禁食的礼
仪胜過伤痛的心」?
(二)耶稣反問对手为什么因为传统干犯上帝的诫命,并孝敬父母之例为证。
#15:3-6|
◎这里耶稣举的例子是说当儿子跟父母说:「我应該给你的奉养,已经献
给神了」。法利赛人与文士就认为这儿子给父母的奉养已经不能再做俗
世的用途,而且这個誓言不能反悔,因此儿子就不应該奉养父母了。
◎其实,法利赛人坚守的这個传统,不是没有圣经根据的,依照旧约
#民 30:1-2|,向耶和华发誓或许願是不能反悔的。但是孝敬父母是
十诫的第五诫,两段圣经哪一段优先,应該是很清楚的。这也说明了单
单断章取义的撷取圣经的命令要人遵守,并不一定就是「守上帝的诫命
」,好好的了解圣经的意义,谨慎的作伦理抉择才是成熟基督徒应有的
行为。可以注意的是后来拉比的条例允许人为了孝敬父母的缘故取消献
物给神的誓言,不知是否受耶稣言论的影响。
(三)耶稣用以赛亚的话来指責对手只用嘴唇尊敬神,把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
训人,即使是敬拜上帝也是枉然。#15:7-9|
●耶稣在所引用的经文是七十士译本的#赛 29:13|。
◎「把人的吩咐当成真理教导人」导致「拜上帝也是枉然」。我们是不是
也有这种危机?到底我们所信的是「上帝的真理」还是「人的吩咐」?
认真的思考自己的信仰,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四)耶稣要众人明白「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才能污秽人」。#15:10-11|
●「污秽人」:直译是「使....凡俗」,意思是「使人沾染礼仪上的不
洁」。当然,沾染不洁就让人不能归给神。而耶稣就是
取这個意思,说明只有由内心发出的才能让人不能归给
神。
(五)门徒告诉耶稣法利赛人不满意耶稣的看法,耶稣答以「任凭瞎子领瞎子」
。#15:12-14|
●「不服」:「被人绊倒」、「被人侵犯」、「被震惊」、「大起反感
」。
●「栽种」:旧约圣经把以色列比喻成上帝栽种的植物。
●「他们是瞎眼领路的」:直译是「他们是瞎眼之人之瞎眼向导」。「给
瞎子领路的」是犹太教拉比们认为尊贵的一個
头衔。
◎耶稣对摆明了明知故犯的人是用「任凭他们」的方式来面对。有些人是
连耶稣也没有办法改变的....。
(六)耶稣对门徒讲解他的教训:表明由内心发出的才污秽人,吃饭不洗手并不
污秽人。#15: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