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内部的社会問题 #5:1-19|
●本段记载的,到底是建筑城墙的52天间发生的事,还是尼希米当省长12年间
发生的事,学者之间有不同的意见。这两個時间点也都有可能,尼希米徵召
强壮的人来建筑城墙,可能导致生產力降低,导致经济困难。
●百姓埋怨的主因在於债主不顾穷人的苦况,豁免年被人忽视,穷人丧失了
翻身的盼望,对他们这群人来说,饥饿、债务和税款是迫在眉睫的問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群贫穷的人没有因为修建城墙埋怨尼希米,而是针对
权贵的贪婪无情来申诉。
一、百姓因为经济的因素埋怨犹大人。#5:1-5|
●「弟兄」:这里作广义的「同胞」解。
●「他们的妻」:当時女性很少出面发言,这里显然已经累积了相当的問题
与痛苦,以致女性也出来发言。
●「呼喊」:这個字在旧约用来描述受欺压者求帮助的「呼喊」,或
控告遭受不公平待遇、求耶和华施行公义的「哀声」。
●「大大呼号」:显出他们是非常痛苦。
●「度命」:「活命」。
●「典了」:「典当」、「抵押」。抵押家產以借钱,可以帮助不幸的
人度過难关,并不直接违反律法。律法为了防止这制度遭
滥用,规定借钱不可取利(#申 23:19-20|),每隔七年要
豁免所借的债、释放奴婢(#申 15:1-3,11-18|)。背后的
原则是「在你们中间没有穷人」(#申 15:4|)。
●「纳税」:波斯王一年的税收大约有十七万公斤的黄金,大部份被运回首
都而没有留在当地造福百姓。亚历山大大帝在书珊城找到三百
四十公吨的金币、一千五百公吨的银锭。
●「已有为婢的」:所指的不仅是奴役,她们可能被迫为妾。
◎当時被掳归回的人其实经济实力还不错(参考#拉 1:1-2:70|),现在弄到
有些人还必须被卖为奴隶,实在是情何以堪。
◎本章是来自「内部」的新威胁,这打击他们的团结,因为有富足的犹太人
违反律法强迫同胞作自己的奴隶,因此这些不但粉碎了社群的和谐,也
动摇了地区的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