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 53章10节 到 53章12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4)弥赛亚成为我们的赎罪祭,而且成功的担当许多人的罪孽。
               #53:10-12|
               ●「定意」:「非常乐意去做」或「喜悦」、「悦纳」。
               ●「压伤」:「压碎」。
               ●「以」他为赎罪祭:原文是「第二人称阳性单数」,是指「读
                                   者」把弥赛亚当赎罪祭。
               ●「赎罪祭」:原文是「赎愆祭」,参考#利 5:14-16|。
               ◎赎愆祭是针对特殊类别的冒犯,背信或是亵渎神。背信很適合
                 形容违背盟约,而亵渎神一般是指亵渎圣所或圣物。参 
                 #利 5:14-16| 
               ●「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便心满意足」:原文是「因著自己
                 的劳苦,他必看见就心满意足。」
               ●「他必看见」:死海古卷、七十士译本都是「他必看见光」。
               ●「自己劳苦的功效」:原文仅是「自己的辛劳」、「自己的工
                                     作」。不過实际的意义就是「辛劳的收
                                     获」或「工作的果效」。
               ◎「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
                   原文的顺序是:
                  「`amal」(SNH 5999「劳苦」)、
                  「nephesh」(SNH 5315「自我」、「生命」)、
                  「ra`ah」(SNH 7200「看见」)、
                  「saba`」(SNH 7646「满足」),
                   直译是:「因著自己的劳苦,他必看见便心满意足」。而死海古
                   卷在「nephesh」后多加了一個字「`owr」(SNH 216「光」),
                   那么本句可以译作:「劳苦之后,他必看见生命之光而心满意足
                   」(把「nephesh」译为「生命」),若译作此,那「看见生命之
                   光」可能指「基督的复活」(七十士译本也多加了「光」这個字 
                   )。    
               ●「认识」我的义仆:「知识」、「洞察力」、「能力」。
               ●「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我的义仆因自己的
                 智慧,使许多人得称为义」。
               ●「担当」:「负重荷」。
               ●「同分」、「均分」:原文一样,都是「分割」、「分派」。
               ●「位大的」:原文是「许多人」、「统帅」、「首领」。
               ◎「与位大的同分,与强盛的均分掳物」: 这里的场景像是神打
                 赢了一场胜仗,准备要跟他的仆人弥赛亚分享战利品,让人联
                 想到#西 2:15|「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
                 看,就仗著十字架夸胜(直译是:他既解除了各执政、掌权者的
                 权势,就把他们公然示众,就是仗著十字架领他们在凯旋的行
                 列中作俘虏)。」;救赎的高潮就是弥赛亚受死又复活,使仇
                 敌魔鬼只能咬牙切齿认败。我们是否也感受到成为基督徒有如
                 打胜仗分掳物般的快乐?
               ●「倾倒」:「倒出」。,
               ●「罪犯」:字义是「背叛」、「背逆」。
               ●「又为罪犯代代求」:死海古卷、七十士译本做「又为他们的
                                     過错代求」。
               ◎痛苦的道路终将导致亨通(#赛 53:10|)。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耶和华使他受痛苦,透過压伤、痛苦和死亡的途径,这仆人
                 将胜過一切,看见后裔和永无止尽的生命,以及耶和华的胜利。
               ◎赎罪祭(sin offering)乃是为了赎罪,由牛羊替人受死被处罚,
                 献祭人包含祭司、官长、全民或個人;赎愆祭(guilt offering
                 , repayment offering)和赎罪祭类似,但起因於個人干犯圣物
                 ,或对他人有所亏欠损害時,这時不但要加罚百分之二十的罚
                 金,而且一定用公綿羊祭祀。利未记在说明这两种祭祀時分别
                 使用两個不同的原文字:
                 「`asham」(SNH 817 「犯法」、「罪」、「赎愆祭」) 
                 #利 4:1-35|「chatta`ah」(SNH 2403 「罪」、「赎罪祭」) 
                 #利 5:14- 6:7|
                 *不過根据#利 5:1-13|两者有時似乎也可混用?否则我们如何
                   解释基督是赎罪祭?而且上文#53:7|的羔羊或母羊应該都不能
                   献为赎愆祭,何况新约都以基督是赎罪祭为解释(如
                   #来 13:11-13|就引用#利 4:11-12|大祭司献赎罪祭)。
               ◎赎罪祭和赎愆祭的#|简单比较:
----------------------------------------------------------------------------------------------
                经节          #利 4:1-35; 5:1-13; 6:24-30|               #利 5:14- 6:7; 7:1-6|
                              #民15:22-29|
                所犯之罪      得罪神或特殊状况(#利 5:1-4|)               干犯圣物或得罪人(注一)
                祭物          公牛(祭司, 全会众)、公山羊(官长)、         
                              母山羊、羊羔(一般人)、                     公綿羊(一般人)
                              班鸠、雏鸽(穷人)、
                              细麵一伊法(极穷的人)                 
------------------------------------------------------------------------------------------------
                (注一)
                  献赎愆祭和干犯圣物有关。例如其中一条「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
                  可行的甚么事」(#利 5:17|)虽然读起来相当笼统,似乎很难认
                  定是犯了甚么罪,不過我们根据上文#利 5:14-16|,可以推測这
                  应該也是犯了祭祀礼仪上的罪;曾有犹太拉比为本节举例:
                 「若有人误吃了肥肉(脂油应該是要献祭烧掉不能吃的),他应該
                 牵一头公綿羊献为赎愆祭」。
                ◎新约圣经中,似乎没有特别区分「赎罪祭」与「赎愆祭」的字,
                  合和本圣经直接译为「赎罪祭」之处有時也可译为「为了罪」,
                  例如:  
                  #罗 8:3|「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
                  罪案」原文直译为:「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且为了罪,他将
                  罪在肉体中判了刑」  
                  #来 10:12|「但基督献了一次永遠的赎罪祭....」
                  原文直译为:「而他为了罪献上一次永遠的祭物」
                  但无论如何,新约的作者们把耶稣的牺牲理解为「献赎罪祭」是
                  很确定的。
                ◎以赛亚书特别用「赎愆祭」,应該是特别著重在「赎愆祭」的「
                  个人性」,因为读者如果自己願意才会献「赎愆祭」,但是赎罪祭
                  比较群体性。也因此以赛亚书等於是暗示读者要主动来用弥赛亚当
                  自己的「赎愆祭」。不過「赎愆祭」和「赎罪祭」其实是同一类,
                  都有赎罪的功能。
                ◎我们如何看待耶稣基督钉十架受死?我们相信那是为我们受苦代赎,
                  对我们生命有直接影响的重要事件吗?还是那只是与我们不相干而
                  遥遠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