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10:30-37|)
1.有個人由耶路撒冷要到耶利哥去,被强盗抢劫并打伤丢弃。#10:30|
●「下耶利哥」:「耶利哥城」位於耶路撒冷东面,座落於约旦河谷,
地势低洼。连贯耶路撒冷与耶利哥长约二十七公里的
道路,极其陡峭荒凉,是强盗出没之所。
●「落在强盗手中」:原文有「被强盗包围起来」的意思。
2.祭司与利未人遇到这人,都绕開去了。#10:31-32|
●「偶然」:「碰巧」、「巧合」、「刚好」。
●「从那边過去了」: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安危,也避免接触死尸沾染
不洁,有碍执行宗教仪式。这一幅景象生动、有力的表达了犹太人
礼仪律法上的错误。为了保持律法上的洁净,他们把道德的准则和
做人的責任都丢掉了。
3.一個撒玛利亚人经過动了怜悯的心,包裹此人并妥善的安排照料这人。
#10:33-34|
●「有一個撒玛利亚人」:在所提到的这些人,原来在犹太人的心目
中是撒玛利亚人最不可能有这种「爱邻舍」的举动的。
●「用酒和油倒在他的伤处」:酒和油是居家必备之物,可以敷裹伤
口。「油」可以减轻苦痛,「酒」有消毒作用。
●「店」:指「一個接待客旅的公共场所」,和#路 2:7|耶稣
诞生的「客店」相比,是设备较好,可供旅行者和其车马
休息過夜的地方。
●「二钱银子」:这個数量的银子,是一個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够
在小旅店食宿月余。
●「我必还你」:他所付的只像是订金,现在他的承诺是其他的费用
。这個人应該是守信用的人,店主显然也知道他的话可靠。
4.耶稣反問律法师到底谁是真正的邻舍? #10:36-37|
●哪一個「是」....邻舍:原文有「成为」的意思
(strong编号:1096)。
●「哪一個是....邻舍呢?」:现在問题变成「谁用行动证明自己成
为一個好邻舍呢?」
◎律法师要弄清楚谁配得到爱,但耶稣却要求人主动去做人的邻舍并
付出爱—不论对方的种族与背景。
◎这個比喻指出犹太人的宗教领袖虽然口口声声说遵守律法,但对大
家公认的律法的总纲却完全没有做到,反而犹太人看不起的撒玛利
亚人倒在真正实踐这律法。律法的基本是爱神和爱邻舍,要有怜悯
,律法的精神才能实现。若只为保障一己安全,或者只顾拘泥条文
,罔顾爱神爱人的責任,是对律法精神的破坏。爱邻舍就是帮助一
切有需要的人。
◎「邻舍」这個关系是可互换的,所以撒马利亚人是那受伤的人的邻舍
,也表达了受伤的人是撒马利亚人的邻舍。因此耶稣的意思是「只要
有需要的,都应該是你我的邻舍」,我们也該随時准备成为有需要的
人的邻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