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3章1节 到 3章12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贰、君王使命的准备(#3:1-4:25|)
  一、施洗约翰的传道(#3:1-12|)
      ○#可 1:1-8|、#路 3:1-9| #路 3:15-17|、#约 1:19-28|
    (一)施洗约翰在旷野传道,主题是「天国近了,当悔改」。#3:1-2|
        ●「旷野」:死海的西面。
        ●「天国」:其他福音书称「神国」,马太应該是为了避讳之故,使用
                    「天国」一词。意思就是「上帝掌权的地方」。
        ●「悔改」:不只是「转变心意」,更是指「離弃罪恶,全然转向上帝」
                    之意。

    (二)施洗约翰的身份是以赛亚书四十章3节中的「声音」。#3:3|
          ●「声音」:引用#赛 40:3|,视施洗约翰为弥赛亚的先锋。昆蘭社团(
                      死海古卷的抄写团体)也引該经文在自己身上。
          ◎「预备道路」:东方王侯出游惯例上会派遣先锋预告他们的来临。先锋
            会为这些王侯填平坑洼、铲平山丘,修直道路。


    (三)施洗约翰的衣著特殊、食物简单,吸引了众人到约旦河内认罪受洗。#3:4-6|
          ●施洗约翰的衣著类似古代先知的装扮,尤其接近以利亚(参#王下 1:8|)。
          ●「蝗虫、野蜜」:至今仍是当地游牧民族的食物。
          ●「受洗」:当時若有外邦人想改信犹太教,犹太人就替他们施行这种
                      象徵意义的洗礼。单就字面上的意义,无法判定当時的洗
                      礼方式到底是如何(「全身浸入」或「以水洒在头上」)
                      。这种洗礼是「一次性」的,而昆蘭社团的洗礼则是重复
                      性的。
          ◎洗礼本是外邦人入犹太教的仪式,而约翰呼召犹太人出来接受洗礼,
            意思就是要犹太人承认自己以前的生活宛如不认识上帝的外邦人,所
            以今天要把自己当成一個不认识上帝的外邦人,重新立志加入敬畏上
            帝的信仰。是一种悔改性的仪式。

    (四)施洗约翰教训法利赛人和撒都該人不要以上帝选民的身份自夸,要活出真
          实悔改的生命来。 #3:7-9|
          ●「法利赛人」:字义是「分離者」。当代法利赛人的人数大约有六千
                          ,散布在整個巴勒斯坦。他们是会堂里的教师,人们
                          心目中的宗教楷模,自命是律法的护卫者,监管人们
                          正确的遵行律法。他们认为传统上对律法的解释和规
                          条,和圣经具有同等的权威。
          ●「撒都該人」:是犹太教中的一派,成员多半是富有的祭司,摩西五
                          经为其主要信仰根据。他们不接受口头传统,不相信
                          有天使、鬼魂和复活。其不接受复活的主要理由是「
                          无法由摩西五经中找到任何证据」,所以不须相信。
          ●「也来受洗」:直译是「来到他的洗礼」,意为「来受洗」或「来到
                          他洗礼的地方」(目的是观察)。
          ●「忿怒」:指「将来的最后审判」。
          ●「石头」:在希伯来文中「石头」和「子孫」的发音近似,这句语带
                      双关。
          ●「兴起」:「使生出」。

    (五)施洗约翰认为時间紧迫,审判将至,自己的施洗只是要人悔改,但在他后
          面来的那一位更是尊贵、更有能力,要用圣灵与火来施洗,且要施行审判
          。#3:10-12|
          ●「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可译为「用水给你们施洗,表示你
            们悔改」(新译本),亦即悔改可能是施洗约翰洗礼的先决条件,而非
            结果。
          ●「提鞋」:这包括了脱鞋和解鞋带的动作。当時拉比的门徒得服侍老师
                      ,但并不包括「脱鞋」这种卑贱的工作。
          ●「用圣灵与火」:原文只有一個前置词,表示后面所接的两個名词有紧
                            密的关系,得视为一体,因此这里表达的应該是一种
                            洗,一种有火般炼净作用的「圣灵之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