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返回耶路撒冷的经過#2:1-20|
一、尼希米提出返回耶路撒冷的请求 #2:1-10|
(一)亚达薛西王注意到尼希米的脸上有愁容,尼希米陈明是因为故乡荒凉遭
难,波斯王於是询問尼希米的要求。#2:1-4|
●「尼散月」:相当於四月,与#1:1|的「基斯流月」差了四個月。
#1:1| 提到「亚达薛西二十年基斯流月(即九月)」尼
希米的弟兄来,但#2:1|提到時间又是「亚达薛西二十年
尼散月(即三到四月)」,一般认为应該是#1:1|時间记
载有误,应該为 「亚达薛西『十九年』基斯流月」才对
,或者亚达薛西王是在9月以前登基,这里是采用君王登
基记年的方式来表达(亦即不是一月一日算是新的一年,
而是以王的登基日算是新的一年)。
●「在王面前摆酒」:这里没有记载这是怎样的宴会,不過很可能尼希
米是在波斯王讲究排场,大肆铺张的豪华宴会中
提出请求。在这种宴会中国王比较会爱好面子,
给与臣仆特别的恩宠(如:#斯 1:1-12|)。
●「没有愁容」:「酒政」的工作正是要陪君王欢宴,因此一個尽职的
酒政理应不会露出愁容。况且,所谓「伴君如伴虎」
,一不小心可能会遭到杀身之祸。脸上带著不寻常的
愁容,搞不好会被认为是有意下毒而心神不宁。在王
面前露出愁颜令王不悦的话,王有权赐他死罪,因为
披麻衣是不可以进朝廷的,而愁容满面幾乎与披麻蒙
灰无异。(#斯 4:2|)因此#2:2|中尼希米对波斯王
的关心,反应是「甚惧怕」。
●「列祖坟墓」:古代中东人相当重视祖先的坟墓,希伯来人更是常常
几代人共葬一处,如:#书 24:30,32,33|。
●「默祷」:「祷告」,不過在那种场合中,大概也只能默祷。这是在
尼希米记中八次发自内心祷告之一。(#2:4;4:4;4:9;5:19|
#6:14;13:14;13:22;13:29|)
◎尼希米得以担任蒙波斯王信任的酒政,想必非常熟悉这個职位的忌讳
与責任,但他却在听到耶路撒冷城门被毁之后四個月,忍不住在最不
該露出愁容的時候露出愁容。可以想见他对耶路撒冷的负担已经超越
他对酒政这個工作甚至是他自己生命的珍惜。我们也会这样在乎神国
的事工吗?曾经听過一位宣教士在青年宣道大会中分享:「怎样才知
道自己被呼召为宣教士」,他的答案是「如果你能够不做宣教士,那
就不要做」,因为神的呼召是让人奋不顾身的。我们在尼希米身上也
看到了这個「奋不顾身」。
◎尼希米应該很清楚这個波斯王曾经停止了耶路撒冷城墙的建筑工事,
而他却要要求波斯王允许并资助耶路撒冷城墙的工程。大概是这样,
让他籌画了四個月才采取行动,甚至这個行动还是因为他已经忍不住
显露出愁容才被迫展開的。
◎尼希米没有因为被王看穿心事的惊恐惧怕而畏惧或停止了神的交托。
我们是不是也有時候明明知道应該怎么作却因为自己的害怕而退缩?
(例如传福音给身旁的人,明明有時感动非常明显,神也应许会成就,
但是自己却被恐惧控制而停滞不前。) |